祸从口入孩子误吞了异物怎么办
每年我们都能从新闻上看到无数条关于儿童吞食异物的消息,
关于带孩子这个“苦差事”,
除了要陪神兽玩带神兽吃,
还得时刻防备着不让神兽胡乱往嘴里塞东西。
俗话说,
人小机灵,身手敏捷,
儿童消化道异物常见于6岁以下的孩子,
以6月-3岁婴幼儿多见,
大龄儿童也少有出现,
不过越小的孩子“危险系数”越高。
年幼儿童常用口腔感知外界事物,
特别是形状多样、颜色鲜艳、
造型奇特的物体更容易触发其好奇心,
因而增加了异物误吞的风险。
临床上常见的儿童吞食的异物有↓↓↓
膨胀球
玻璃粘合剂
吸铁石
还有硬币、棋子、纽扣、玻璃球、
戒指、别针、发卡等各种小型物件...
这些异物一旦吞下,
会跟食物一样沿着消化道往下走,
但异物形状各异,往往不能像食物一样正常通行,
很多关卡会让它停留在消化道里。
首先第一关就是食道,食道有三个比较狭窄的部位,
入口、与气管交叉的地方、还有食道穿过膈肌进入腹腔位置,
很多异物被卡在这三个位置。
那么要如何诊断孩子消化道是否有异物呢?
大多数儿童误吞异物后是无症状的。
食管异物嵌顿的孩子会出现反复哭闹、拒乳拒食、
唾液分泌增加、咽下不适或疼痛、
进食时或进食后呕吐等症状。
异物进入胃以下消化道,
如果出现梗阻或穿孔等情况
会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发热、便血等症状。
如果患儿或其照护人不能提供异物吞入史的话,
则需要通过X线、B超、纤维喉镜、
食道镜、胃镜、纤维支气管镜、
消化道造影等辅助检查手段来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
磁铁与纽扣电池类物体造成的儿童伤害越来越常见。
01磁铁若患儿误吞单个磁铁,多可经消化道自然排出体外。如果在不同时间段误吞多枚磁铁,磁铁之间相互吸引,把其间的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等组织吸在一起,持续压迫肠壁导致局部缺血坏死、引发肠穿孔、肠梗阻、肠瘘等,因此如果患儿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发热医院就诊。
02纽扣电池带电、腐蚀性强,为最常见引起食道损伤的异物,纽扣电池在食道内嵌顿易导致食道粘膜化学腐蚀性损伤,甚至出现食管瘘,一旦发现误吞应立即就诊。
如果宝宝不慎吞食了异物该如何处理?
儿童发生消化道异物,不建议家长自行给孩子催吐或导泻,
有可能会导致误吸、消化道损伤、肠穿孔等后果。
误吞异物后可适当进食富含纤维素类食物,如韭菜、芹菜等,
以促进肠道的生理性蠕动,有利于异物排出。
等待异物排出期间,
每次大便后应仔细检查有无异物排出。
如患儿出现呕吐、腹痛、腹胀、发热、排黑便等症状,
应立即就诊治疗。
医生会依据患儿年龄、病史、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摄入物体的种类、大小、形状、滞留时间、是否存在嵌顿等,
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绝大多数上消化道异物可经胃肠道自行排出体外,
但仍有10%-20%的患者需急诊处理,约1%需外科干预。
一般而言,长度5cm、直径2.5cm的异物很难自行排出,
可能需急诊内镜处理。
说了那么多,关键还是在于防患于未然!
如何预防消化道异物呢?
1.高危物品妥善存放:水银温度计、硬币、纽扣电池以及剪刀、缝线针、棉棒或牙签等尖锐物品勿摆在孩子的“视力范围“。
2.婴幼儿玩耍玩具时,家长应全程监护,勿走神。
3.幼儿衣物宜简单舒适,不让奇异的饰品引其好奇、撕扯。
4.看管好孩子,尽量不让孩子接触各类可被误吞的物体;并教育孩子不要随意将物体放入口中。
-END-
文图:儿科吴娟
编辑:组织人事科林舒棋
校对:组织人事科黄思琪
审核:张建明、何晓燕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mopkt.com/wazlyy/1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