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吃柿子能致命这个病例为所有人敲响

吃了它胃里竟长出大石头,差点丧了命!

急诊夜班那天,诊室来了一位老大爷。大爷很瘦,捂着肚子,疼的很厉害。

查体: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凭借查体可以确定大爷是需要急诊行“剖腹探查”手术的,因为上述的三个症状明确诊断大爷有“弥漫性腹膜炎”。追问大爷的病史,上腹突然疼痛然后迅速扩散全腹,加之大爷身体消瘦,可能长年患有“胃病”,初步诊断:上消化道穿孔。

当“胃溃疡”没有得到治愈,溃疡处会导致胃穿孔,穿孔时表现为上腹部突发疼痛。当胃液和食物残渣从穿孔处流到腹腔后疼痛扩散至全腹,称之“板状腹”。

禁食水、补液、放置胃肠减压、联系普外科,然后我去抢救另一位患者了.....

第二天,我打电话询问昨天那个大爷的情况,病房的医生告诉我:“诊断的没错,确实是上消化道穿孔,但是你知道穿孔的原因是什么吗,竟然是柿石!”

他一说到这里我瞬间明白了。吃柿子引起的柿石症,石头磨破了胃,导致了穿孔。

当下正是柿子上市的季节。茶余饭后,来个大柿子或者大嚼一两个软糯香甜的柿饼相信是每个“柿子控”的一大梦想。不过,柿子虽好,但含有大量鞣酸,一次吃得过多可能会在体内形成柿石,硬邦邦地堵在胃里,轻则让人腹胀恶心,重则会危及生命。

柿子或柿饼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也叫单宁酸),遇到酸性物质尤其是胃酸时,在胃消化酶的作用下,鞣酸会使食物中蛋白变性将食物及残渣结合成团,在胃内的时间越长,团块形成越结实,这个团块就被称作柿石,引起的相关症状叫胃柿石症。

吃进去的柿子(饼)少,形成的柿石较小,一般可以通过胃肠排出,可以没有症状。部分柿石就算勉强从胃幽门口排出,也很难通过小肠出口,便会引起肠梗阻。胃石开始时很小,一旦形成了一颗“核心”,又不能从胃中排出,胃石就可能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容易造成人胃黏膜的糜烂、溃疡,甚至出血、穿孔。患病后,常有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厌食等症状。

柿石症的症状一般来说比较典型,病人在发病前一两天通常有大量进食柿子(饼)的历史,上腹饱胀不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喝水后症状更加严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腹疼痛、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个别严重者腹痛呕吐加重,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避免贪嘴吃柿子(饼),因为其肠功能低下,多有便秘,更容易引起肠梗阻。严重的肠梗阻如不及时就诊,会导致肠坏死破裂,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而危及生命。

既不想放弃香甜的柿子,有不想得胃结石,在吃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第一:不要空腹吃柿子,尽量餐后食用。

第二:年龄偏大的人,消化功能减退,多食易得柿石病。

第三:吃柿子前后不要喝醋,避免与酸性水果,如橘子、猕猴桃等同食。

第四:吃柿子后一小时内不宜喝牛奶。

第五:不宜一次食用过多。

有的人觉得吃柿子的时候带柿子皮吃更有味道,其实这种吃法不科学。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绝大多数集中在皮中,在柿子脱涩时,不可能将其中的鞣酸全部脱尽,如果连皮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结石,尤其是青涩的柿子,其皮中含的鞣酸更多。

此外,柿子不要与含高蛋白的蟹、鱼、虾等食品一起吃。中医学中,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很易凝固成块,形成胃结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柿子,很多人爱吃的山楂、黑枣也都富含鞣酸,大量或不正确地进食同样会导致柿石症的发生。

欢迎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huodong

yixue.







































北京哪家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pkt.com/wahl/792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