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子宫宫腔内线状回声结构的影像学评估
妊娠子宫宫腔内线样回声:放射科医师应该知道什么
翻译: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刘绍玲
黏连带和羊膜片
黏连带是宫腔内黏连,起源于子宫内膜,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子宫内膜“损害”后引起的,诸如前期怀孕,诊刮,子宫手术,子宫内膜感染或先前剖宫产。子宫内膜黏连或疤痕,是ILE的发源地。当既存的黏连带与扩大的胎儿胎膜中的绒毛膜和羊膜接触时形成羊膜带。这些胎膜组织绕黏连带缠绕,形成外层由两侧羊膜构成,内层夹有两层绒毛膜的四层结构,内含有数量不等的子宫内膜或瘢痕组织(图8)。尽管这些ILEs中含有黏连带和羊膜片(即,反折的绒毛膜和羊膜),在文献中一般统称为黏连带。
因为羊膜片是围绕既存的子宫黏连带形成的,所以羊膜片起源于子宫壁,其走向是子宫肌层到子宫肌层。这一特点将羊膜片和轮廓胎盘鉴别开来。与黏连带相关的ILEs,其插入点在宫腔内是随机分布的;这与纵隔子宫内的ILEs是不同的,后者起源于宫底部。
羊膜带底部增厚,呈三角形,被认为是黏连带所在的部位。几乎所有的宫腔内黏连带患者都有宫腔内操作史或手术史。据文献报道羊膜片的发病率为0.6%。
黏连带可以不完整,其游离端呈C型,或者完整的(比较少见),形成妊娠子宫内不可分隔的一部分。通常,黏连带是没有意义的,不会限制胎儿的运动。胎儿仅与光滑的羊膜接触,这与羊膜束带是完全不同的(后面有详细的介绍),后者胎儿暴露在胚外体腔。尽管在怀孕期间黏连带会发生轻微改变,妊娠晚期或分娩时这些黏连带有可能不易显示,其原因可能是随着胎儿生长及子宫增大,黏连带破裂或移位。少数情况下,宫腔内瘢痕压缩和分隔黏连带,造成其与胎膜紧密相连(图9)。另外一种少见并发症是黏连带中央小穿孔,增加脐带通过缺失部位脱垂的风险。这样由黏连带造成的少见的引起胎儿异常和死亡的潜在原因。
超声图像上,黏连带有一个宽的,呈三角形或球形的基底部,向远端至肌层插入部分逐步变细。这一表现类似于在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中见到的双胎峰,因为其内都包含两侧绒毛膜和两侧羊膜。另外,胎盘可以植入黏连带。使用频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因为黏连带的疤痕中存在的是母体血流,所以彩色多普勒频谱显示的是母体的心率和静脉波谱,并随着深呼吸改变。
附图8.黏连带.(a)宫腔镜显示宫腔内黏连带(箭头)。(b)中期妊娠超声图像显示妊娠子宫内线样回声(箭头),由肌层到肌层延伸,与活动自如的胎儿(*)无黏连.(c)另外一例妊娠子宫冠状位超声显示胎盘(*)部分种植在黏连带上(箭头),类似于双胎峰。(d)怀疑第四胎的妊娠子宫冠状位彩色多普勒图像,显示纵隔子宫(黑剪头)。子宫纵隔上可见血管结构,并可见乏血管的黏连带连接子宫肌层和子宫纵隔,尽管黏连带上有时可见血管结构,但这不是诊断黏连带的必须条件。
附图9压缩的黏连带。(a)超声横断面显示增厚的ILEs(箭头)。与典型的未压缩的黏连带不同,压缩的黏连带会把胎儿(*)隔离,即胎儿局限于宫腔的一侧。(b)T2加权轴位随访图像显示压缩的黏连带(箭头)把胎儿(箭头)局限于宫腔一侧。胎盘(*)种植在黏连带上。(c),另一病例冠状位MRI图像显示黏连带(黑箭头)将胎儿限制在宫腔的一侧(箭头)。同样可见胎盘(*)种植在黏连带上。注意脐带通过黏连带顶部的小缺损脱垂。
本资料原文来源RadioGraphics;38:–
推荐阅读
妊娠子宫宫腔内线状回声结构的影像学评估(1)
妊娠子宫宫腔内线状回声结构的影像学评估(2)
妊娠子宫宫腔内线状回声结构的影像学评估(3)
妊娠子宫宫腔内线状回声结构的影像学评估(4)
妊娠子宫宫腔内线状回声结构的影像学评估(5)
刘绍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pkt.com/wadwh/1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