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
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一)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消化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特点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为主,其中以上消化道损伤更常见。常见症状:恶心、呕吐、上腹不适或疼痛、腹泻、呕血、黑便等;内镜下常见病变:消化道黏膜糜烂、溃疡、威胁生命的消化道出血及穿孔,以及较少见的肠狭窄等
阿司匹林所致溃疡的临床特点包括用药史,老年女性多见,多为无痛性,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更多见,易发生出血及穿孔。
(二)抗血小板药物与消化道损伤1.发生时间:服药后12个月内为消化道损伤的多发阶段,3个月时达高峰
2.与剂量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并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消化道损伤风险却随剂量加大而明显增加一,建议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时应选择最低有效剂量(75~mg/d)。3.与剂型的关系:阿司匹林肠溶片较非肠溶片对胃黏膜的直接损伤作用小,
4.与年龄的关系’老年患者是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高危人群,年龄越大,危险越大
5.联合用药: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或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药物联合使用会使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2~7倍
(三)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处理1.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发生消化道损伤时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物,需根据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和心血管病的危险个体化评价。如果患者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可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而给予抑酸药;如患者发生活动性出血,常需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直到出血情况稳定。但某些患者因停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血栓事件风险,尤其是ACS、植入裸金属支架1个月内、药物涂层支架6个月内的患者,建议尽量避免完全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联合使用多种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时,如果发生出血,应考虑减少药物种类和剂量。当严重消化道出血威胁生命时,可能需要停用所有的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停药3~5d后,如出血情况稳定,可重新开始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尤其是心血管病高危风险的患者。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在经过PPI治疗和(或)内镜下止血后,在严密监测下至少观察24h,如没有发生再出血,可重新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但需与PPI联合用药,同时密切监测患者出血复发的可能(四)PPI与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
不建议应用埃索美拉唑或者奥美拉唑,建议应用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mopkt.com/wahl/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