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胃肠间质瘤的治疗

北京扁平疣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812967.html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国外相关医学研究表明,GIST达到了每年11.0~19.6人/万人的发病率,40~80岁人群是高发人群,男性和女性具有相似的发病率,国内发病情况尚无明确报道。

GIST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穿孔、腹部肿块、腹痛、消瘦,少数患者也可出现便秘或消化道梗阻,容易和消化道上皮性肿瘤混淆。早期难以诊断,且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外科手术切除是GIST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GIST除了传统开腹手术,有了更多的治疗手段。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GIST的治疗方式。

手术切除治疗

外科手术是原发局限性GIST和潜在可切除GIST的首选治疗方式,手术目标是获得完整切除。GIST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手术、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及机器人手术。

01

开放手术

开放手术适应证广泛,是各种微创手术方式的基础。开放手术具有切口大、对脏器功能损伤明显、术后恢复时间长等缺点,但对于位置特殊的GIST(如小肠、结直肠GIST),由于其恶性程度高,镜下操作难度大,故应尽早行外科手术切除,尤其是直肠GIST,若继续发展,可能减少保肛机会。

02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目前推荐用于肿瘤直径≤5cm且位于胃前壁、大弯侧的GIST。如果GIST的长径在5cm以上,则可以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开腹手术或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在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也对病情判断的准确性和医技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03

消化内镜手术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器械、技术的迅速发展,多种内镜诊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GIST。NCCN指南建议,对于出现症状或超声内镜高危因素的小GIST应尽早行消化内镜切除,但较大GIST病灶的处理,目前消化内镜治疗仍缺乏高级循证学证据,未来需进一步明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04

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具有精确定位肿瘤、可勾勒安全切缘及观察肿瘤切除后效果等优点,对胃后壁、贲门胃底、小弯侧等特殊部位的GIST有独特优势。

05

机器人手术

机器人手术系统可提供三维高清术野,具有高度灵活的机械臂,能降低消化道重建的难度,但受限于费用较高,尚未广泛普及。

药物治疗

GIST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靶向药物的出现改善了这一状况。近二十年来,随着医学界对KIT/PDGFRA及其他基因相关通路的探索,对TKI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的新药不断涌现,成果可喜。

目前在中国已上市的用于GIST靶向治疗的药物有: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瑞派替尼以及阿伐替尼。

01

伊马替尼

伊马替尼可抑制酪氨酸激酶及其受体的磷酸化,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伊马替尼可以有效抑制BCR-ABL、KIT或PDGFRA基因的活性,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主要应用于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不可切除以及复发转移GIST患者的药物治疗。

02

舒尼替尼

随着伊马替尼的应用日益广泛推广,临床发现一些患者开始有效,但是一定时间后又无效,因此开始对伊马替尼的耐药问题进行研究。

针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晚期GIST患者开展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多靶点TKI药物舒尼替尼和安慰剂的mPFS分别为24.1周vs6.0周(HR=0.33;95%CI:0.24~0.47;P0.),ORR分别为6.8%vs0.0%(95%CI:3.7%~11.1%;P=0.)。基于此研究,舒尼替尼被批准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晚期GIST患者。

伊马替尼耐药的最常见耐药机制是继发基因突变,常见继发突变包括外显子13和外显子17突变,外显子13突变患者首选舒尼替尼,研究证明该类患者对舒尼替尼治疗最为敏感。

版《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中,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后出现进展,I级推荐是舒尼替尼。国内研究表明,中国患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获得的生存益处可能优于西方患者。做好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助于保证药物治疗剂量强度及最终疗效。

03

瑞戈非尼

对于应用伊马替尼与舒尼替尼治疗失败的GIST患者,瑞戈非尼作为三线治疗药物可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GRID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瑞戈非尼可显著改善PFS,且在安全性方面,瑞戈非尼耐受性良好,大部分不良反应发生在治疗初期并能通过剂量调整得以控制。

04

瑞派替尼

瑞派替尼可广泛、有效抑制GIST中已知的KIT6个外显子的激活突变,并且还可抑制PDGFRA中外显子12、14和18的突变。年3月31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瑞派替尼上市,填补了我国GIST耐药后四线治疗药物的空白。

05

阿伐替尼

在原发性GIST中,约有5%—6%的病例由PDGFRADV突变导致,年3月31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阿伐替尼的上市申请,用于治疗PDGFRA外显子18突变(包括PDGFRADV突变)不可切除或转移性GIST成人患者。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1.胃肠间质瘤规范化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8(09):6-14.

2.陶凯雄,张鹏,李健,等.胃肠间质瘤全程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0).

3.王军,张文胜,裴效瑞,等.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6(01):-.

4.李龙泉,王永庆,马明,等.胃肠道间质瘤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年27卷8期,-页,ISTIC,: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

5.汪明,曹晖.晚期胃肠间质瘤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年31卷2期,90-99页,ISTICPKUCSCDCA,.

来源:三七二十医-07-0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opkt.com/wadwh/13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